【天氣晴,劍龍稜的海、天與岩】
早在這條原本就熱門的郊山路線更加爆紅之前 (也就是報案數暴增之前),我就想走一遭了,一來知道風景宜人,二來對體能也有點考驗,兩個都是我喜歡的要素 (登山者的謎之自虐因子😂😂)。
當然啦,一如台灣眾多的郊山路線,正確登山口才是最難找的地方,好在我們這一隊有個來過的識途老馬~ 於是就走標準的南雅南興宮 - 南子吝山 - 過半屏溪 - 劍龍稜/鋸齒稜 - 下茶壺山岔路 - 無耳茶壺山 - 勸濟堂路線。
.
雖然時序已經不是夏天,但從半屏溪的陰影中出來到稜線上,就是一直頂著陽光前進,真是無法想像竟然有新手在暑假時來這裡,雖說不是不行,但也太折磨自己了吧!!
幸好10點半左右雲霧就開始湧出,一開始不會太令人在意,但說時遲那時快就是白牆四面了~ 當下心裡充滿了感恩之情,因為在稜線上被烤得有點焦燥啦!! 🤣
也是走完了這一趟之後,才能體會到為何他會如此熱門。稜線上的視野開闊壯觀,稍一轉頭便能一覽無遺海岸線風景,而且不乏需要四肢並用的地形,更是增添不少樂趣!
.
然而,樂趣也是建立在準備周全的程度和體能條件之上。
沿途我就遇到不只一組出現抽筋隊員的隊伍。雖說有朋友照料應無大礙,但假如出發時間太晚或變天就會有些風險了。
我們這一隊不快也不慢,含休息時間精準地在5小時整結束行程,跟預計的一模一樣。我認為這才是最理想的登山方式──瞭解自己和隊友的能耐、瞭解路線,再擬定合理的行程計畫表。
野跑團也許抓個2小時、健腳抓4小時、普通人抓6小時、平時沒鍛鍊的人恐怕要抓8小時,必須要更早出發才行 ... (以上只是隨便估計啦 ) 我只是想指出:隨著我們走過的路越多,越能感受到自己的極限在哪裡,也就越能準確地安排行程。這就是為何循序漸進很重要。
人人都能登山,但游刃有餘的人能更加享受登山。如何游刃有餘?不要找藉口,平時就要多鍛鍊啦!!
.
以下是幾個快速筆記:
1️⃣ 若多日無雨或累積雨量少的話,半屏溪水位不會太高,可以用跳的過去不濕腳
2️⃣ 半屏溪往上到稜線就是一道很陡的拉繩路段,要有四輪驅動的心理準備 (記住繩子只是輔助!)
3️⃣ 後面還會碰到數個斜岩面路段,小考驗腳感跟平衡度,建議新手請隊內老手先示範怎麼過比較好
4️⃣ 天熱時候很容易被曬昏頭,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。順帶一提,夏天的標準帶水量是4L ... 還要記得補充電解質